• 首页
  •  > 政策法规
  •  > 谁在宁波买房?他们来自哪里?这份报告给出答案…-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谁在宁波买房?他们来自哪里?这份报告给出答案…-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2023-07-12来源:宁波房产网正文:谁在宁波买房?他们来自哪里?这份报告给出答案…-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

  在城镇化飞速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纷纷涌入能级更高的城市,寻找努力奋斗的职场,并且落地生根。

  近日,贝壳研究院发布《2021年新的一线城市居住报告》,从置业特征、居住竞争力等角度抵达,勾勒出有全国35座重点城市的居住于画像,其中就还包括作为“新一线”城市的宁波。那么,在宁波买房置业的是怎样一群人?宁波的居住品质、居住便利度、居住于开销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01

  37.5岁 宁波新房购买人群平均年龄

  在宁波要努力奋斗多久,才能实现买房的梦想?从年龄结构看,宁波购买二手房的客群平均年龄为36岁,在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和珠海、南昌、贵阳三大排在第13位;而购置新房的客群平均年龄为37.5岁,仅次于珠海、北京、深圳。

  新房购买者年龄偏高说明了什么?对于“北上深”来说,受限于房价压力,购房者往往得挪用“6个钱包”才能“上车”成功,从而抬高了置业年龄;对于珠海而言,归功于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地利,它吸引的购房者多为奔着旅游、投资来的外地客群,经济实力较强、年龄相对偏长。

  至于宁波,它的房价收益比,无疑较“北上广深杭”有更大优势,故无法简单地用“居住于负担重”,说明购得新房者偏高的年龄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或许更能解释原因——

  宁波和杭州、成都、西安一样,是“新的一线”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购买新房的平均年龄多达二手房的成员。根据报告分析,拥有这一特征的城市,大概率已转入存量房市场,刚须要群体的交易交易以二手房居多,而愿意出售新房的,有不少是想要置换“提高房”的人群,自然年龄层偏高。

  相形之下,其他“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表现恰恰相反,买新房的多为刚须要群体,二手房多为移位用,甚至一些城市还出台政策,希望青年买房落户。武汉的”大学生八折购房”曾轰动一时,沈阳也在为“留下”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7万元的购房补贴,明显拉低了购买新房者的年龄。

  02

  48% 宁波购房者来自省外

  报告还专门得出“移民指数”的概念,取决于全国35座重点城市购房交易量中,本地消费者所占到的比重。移民指数越高,说明外地购房交易的占比越高,从侧面体现一座城市更有市外人口安居乐业、投资置业的吸引力。

  数据表明,深圳、珠海、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郑州、苏州、厦门紧随其后。其中,深圳和珠海的购房者,有超过70%来自广东省外的大江南北,而以郑州、合肥、太原、哈尔滨为代表的内陆省会城市,10个买房者中有9个是“省内杨家铁”,虹吸效应显著。

  宁波的移民指数,在纳入统计资料的35座城市中排名第22位,和青岛、沈阳、济南旗鼓相当,解释宁波的本地人购房比例,在“新的一线”城市中并不算少。

  要是把“参照系”从本地客源换成省内客源,宁波购房者的“人群画像”则更为清晰。报告显示,宁波的购房者中,省内客源的购房占比为51.94%,反过来也说明宁波的购房者有将近一半来自省外,省外客源占比在全国35座重点城市中排在第9位。

  宁波对省外购房者的辐射力,和它的人口吸引力相得益彰。去年,浙江省的1618.6万名省外流向人口中,就有约314万人来到宁波,即宁波每3名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省外。在这座开放多元文化的城市,大量新的宁波人正沦为买房置业的生力军。

  不过,省外和市内客源“双高”的局面,也解释宁波对浙江其他城市购房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和杭州相比,宁波的省外购房客源占比,只差了3.04个百分点,但移民指数却落后了13个位次。可见既是省会,又是旅游城市、数字经济大市的杭州,仍是核心区省内购房者的高地。

  报告指出,在影响消费者异地购房的因素中,房价并非最主要的因素,而低收入学习机会、生活宜居、城市更加包容等因素,占有的权重更高。因此,宁波在这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03

  第18名 宁波居住于竞争力表现平平

  此外,报告环绕一座城市的居住成本、居住品质、生活便捷度、人居环境等因素,得出全国35座重点城市的居住竞争力排名。宁波以69.54的分数排名第18位,和同为沿海城市的烟台、大连排名相似,正处于全国第二梯队。

  居住成本和居住于品质,无疑是宁波的“加分项”。报告综合家庭房价收入比、房租收益比等数据,统计资料出全国上百座城市的“居住于负担指数”。宁波的这项数据,在“新一线”城市中保持低于水准,还比不少二三线城市更有优势,分列在全国第39位。

  宁波不仅有着高于同类城市的居住于成本,其居住于品质指数也遥遥领先,在全国仅次于深圳、东莞、福州。所谓的“居住品质指数”,综合考虑了小区楼龄、容积率、绿化率、物业水平,解释宁波楼盘的“硬件条件”从全国来看相当不错。

  不过,宁波的居住便捷指数就没那么乐观了,分列在全国第28位。这一指标采集小区周边1公里的学校、医院、公园、地铁站、商超等分布情况,衡量居民“衣食住行”的便利度。相对于享有完备社区规划配置、多维交通运输网络、非常丰富娱乐设施的深圳,宁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目前,宁波轨道交通800米覆盖通勤比重仅9%,在“新的一线”城市中排在末位,即公共交通对职寄居空间的承托还不够高;宁波仅享有14所高校和9家三甲医院,医疗和教育的短板尚需补齐;宁波还必须更多元、更非常丰富的休闲文化场所,符合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文字: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