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9来源:宁波房产网正文:绿色建筑成本高 大家能接受吗?
去年9月市政府公布的《惠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文规定,多达5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必须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市住建局科教科科长李子锋讲解,尽管实施绿色建筑能有效地节约能耗,但由于短期内开发成本增加,建设单位积极性不低。“难以被广泛理解,只能依赖政策推展,使得工作陷于瓶颈。”
融合当前建筑市场,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社区在运营,消费者无法感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生活便捷和效益。因此,是否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商品住宅的价格和受市场青睐程度都无以有波动,这也让绿色建筑工作在企业层面的积极性并不高。
对此,广东省建筑科学院副院长、省节能协会会长杨仕超认为,绿色建筑的实质是要让市民生活舒适度,达到社会效益和居住效益和谐发展的结果。杨仕超说,这就要求绿色建筑在取得社会效益的过程中,构建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民众可以实际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好处,从而在购房过程中展开甄别。
发展
政策规范化推动绿色建筑进正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和资源遭毁坏。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发展思维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是归属于科学发展观在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实践中。社会建筑产生了大量垃圾废气和能源消耗,社区运营过程中水电资源使用量巨大,倡导和贯彻绿色建筑标准成为行业当务之急。据李子锋介绍,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获取健康、高效使用,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国家层面也将这项工作提及了新的高度。自2004年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启动,我国绿色建筑转入全面发展阶段,绿色建筑概念不断细化和落到实处。
2013年1月,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公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除提倡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的建设目标。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2020年50%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随后,绿色建筑在广东迅速落地。省政府发布《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报》,提出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紧接着,省内各个地市纷纷接到下达任务。
目前,地方对绿色建筑的各种利好仍停留于理论层面,在现实中推进一起并不更容易。李子锋介绍,由于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将减少建筑成本,企业并不乐意。根据省绿色建筑规定,绿色建筑的工程范围集中于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由于惠州不像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社会公共建筑项目较多,绿色建筑工作前进缓慢,已完成年度的建设任务显得吃力。
李子锋说道,依托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惠州绿色建筑工作在去年下半年迎来转机。去年9月,经市政府审议的《惠州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发布,结合惠州建筑市场现状进行细化,在绿色建筑工程监管范围中,除了社会公共建筑,对于“三旧”改造项目和超强5万平方米的住宅社区亦做出要求。
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有法可依助推工作加快发展。2014年精彩构建7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目标。在近日召开的绿色建筑工作推进会议上,市住建局发布了今年度惠州92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目标,超过此前省寄居建厅发布命令的82万平方米任务。在政策导向下惠州绿色建筑工作步入正轨。
问题
企业难以获利 市民观念缺陷
“尽管目前建设单位都在逐步推进中,但企业内心并不愿意。”在惠州接续了多个项目的中建五局工程师杨晓东受访时讲解,这其实也很好解读,多花很多钱,但并不能转化成实际效益。
记者了解到,根据惠州当前绿色建筑的明星项目“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公布的建筑设计及耗资指标,由于节能材料、屋顶绿化、地下采光、遮阳系统以及各项绿色指标措施的用于,该建筑在工程造价上增加成本900.32万元。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是大型商品住宅的建设,成本快速增长将更加显著。
相对于开发成本的减少,绿色建筑的不被理解则道出企业抵触的实情。商品房市场在购房者的唯价格导向下,无以有下跌空间,业主并不会因为社区是绿色建筑而出售。惠州首个绿色建筑住宅日昇昌天誉总经理潘田方笑言,“不管会不会是未来趋势,但做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有风险的。”融合项目上半年较为惨淡的成交状况,这多少也透漏着调侃的无奈。
惠州独立国家地产评论人余鹤皋嘲讽道,“不管你是不是增加投放,惠州房价就在那里,不涨不跌;不管你是不是设计成绿色建筑,购房者就在那里,不慢不急。”余鹤皋说,由于目前惠州住宅社区中并没有一个成型的绿色建筑社区,业主无法感受到这类型社区的好处。因此,在现行市场,价格基本要求了一切,购房者才不会考虑到否节约能源否环保。
企业在建设阶段的投入增加,并无法带给后续市场的接纳,也无法带给实际销售。在政策的限制下被动推进绿色建筑,企业的积极性不低。
绿色建筑的不被解读也折射出市民观念的缺失。在日昇昌天誉,记者告知前来看房的购房者,是否知道项目是绿色建筑,是否被项目在先前社区的打造上所更有?购房者的一句反问“绿色建筑是什么?是不是种了很多树?”让气氛变得尴尬。
另外,已建好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运营同样有一点注目。在已经取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识的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尽管通过自然导光系统和半错层设计,地下车库通风良好。但在记者8日探访过程中,整个车库超过九成的灯管仍被打开,并未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真实效益。
突破
社会意识绿色简化让绿色建筑深入人心
面对企业积极性不高,市民观念暂时缺失这一情况,广东省建科院副院长、省节约能源协会会长杨仕超直言,在新事物的发展前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必须具体的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杨仕超介绍,我们当前经历的社会绿色化,实际上在欧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迹可循。随着居民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绿色建筑确实需要带来生活的便捷和环境的效益,大家都会选择环保节约能源的产品,不单是绿色建筑,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先考虑到否绿色。
杨仕超认为,地方政府在推进绿色建筑工作过程中,不能为了绿色建筑而绿色,而应当伸延到建筑的运营和管理中。在规划和设计层面不断优化,让市民可以实际感受到绿色建筑的好处。针对博罗行政服务中心出现的功能发挥不全面现象,杨仕超直言这不单是管理问题,在设计上也不存在缺失,完全可以构建光感效应,根据实际的采光条件变化自行调节灯光,而不必须专门人员管理。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效能除了反映在居住于舒适度上,业主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经济利益上也将获益。市民的生活能耗较少了,水费减少、电费增加……这都会很大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介绍,经过测算,绿色建筑的新增成本在3—7年内就能够收回,按照建筑寿命50年计算出来,居住者和拥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净举出期。
随着对绿色建筑理解的加剧,对于市民而言,无疑将在购房选择上向这些宜居的社区指标倾斜。在客户市场需求的导向下,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利益实现融合,则又给建设单位在前进绿色建筑过程中增添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奖励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去年开始,市财政从市节能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评价标识制度建设工作给与必要补助。今年起,对取得国家、省级星级评价标识并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具备样板意义的绿色建筑还将给予奖励。
■实地走访
绿色建筑做到真绿色还须要把好管理关口
建筑项目:博罗县行政服务中心
绿建标识:设计标识三星级
初夏的惠州显得寒冷。8日上午,记者顶着烈日来到惠州博罗行政服务中心。
门口的绿化变得平时,园林构造并不特别。然而,外墙大面积的立面玻璃引起记者注目,在玻璃外垂直或活动分布着的黑色扇面构造物变得独特。转入室内,凉意阵阵。
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晓珊讲解,这些黑色构造物就是遮阳板,通过调节角度控制光线和遮挡灼热的阳光,再加上隔热玻璃的设计,可以构建室内温度自然降低。记者这时才发现该办公室并未进空调制冷,仅有两台而立着的电风扇在运转。
王晓珊表示,该服务中心的诸多设计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标准施工。屋顶绿化、地下通风、雨水重复使用和节能照明等,都需要让人感受到贯彻的便利。
该中心负责管理工程设计工作的张姓股长为记者详细介绍。通过消防楼道转入屋顶天台,除了小部分区域装备上太阳能集热板,其余区域都被各种花木覆盖面积,包含大楼绿色降温体系中的一环。
下到一楼架空层,地面上露出的高30厘米、直径30厘米的银白色圆柱形水泥桶设置再度引起记者好奇。该负责人介绍称之为,这属于自然导光系统,通过圆柱体设计,吸取360度方向的太阳光线,然后传导至地下车库。
进到车库,该服务中心采取错层设计,留下多个类似于“天井”的通风采光口,再加上圆柱体导光,正常天气环境下,自然通风基本就能满足行车需求。在8日专访过程中,阳光充足,车库通风条件良好。然而,记者却找到有超过90%的节能灯管都被打开,即使离天井最近的区域也不例外。
对此,该服务中心分管施工和工程的主任梁振成回应,接下来将强化管理,实施明确的管理规范,让绿色建筑在各环节的优越性体现出来。如何让建好的绿色建筑充分发挥现实效能,在绿色建筑工作的理论和现实之间,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与物业服务捆绑确保绿色建筑效能构建
建筑项目:日昇昌天誉
绿建标识:设计标识二星级
由和胜置业研发的日昇昌天誉是当前江北CBD为数不多的住宅项目之一。长期以来都以“大江东去,谁主沉浮”的极具滑稽意味的营销面目示人,但其作为惠州首个取得国际绿色建筑星级评定的住宅社区的身份鲜为人知。除了楼体广告条幅“国家证书星级绿色建筑”外,少有对外宣导。
日昇昌天誉当前正处在销售周期,暂不业主住进。销售员廖贞群介绍,作为豪宅项目,楼盘的区位、用材、户型、园林等都非常优越,是珠三角三个星级绿色住宅小区之一。对于记者质问社区绿色建筑的情况,廖贞群说道,主要使用的技术有新风系统、雨水搜集、隔音楼板以及同层排水系统等。
目前,社区园林的灌溉堰工程第一阶段基本成型,利用自然地势形态构建雨水,积水自然流动,在低洼处汇聚和重复使用,用于小区绿化灌溉。
整个绿色建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否不会增加投入?和胜置业总经理潘田方回应,减少投入是肯定的,但这对小区业主后期的生活将大有协助。
然而,市场并未买账。尽管在楼盘品质的打造上极为用心,但12000元/平方米的市场均价使得日昇昌天誉在市场上并未迎来热销。购房市民对于房价的高低明显更加敏感,这从江北三环路边的国汇山和摩卡小镇的热卖就能显现出。
潘田方对此表现悲观,“还是因为大家不解读,不知道绿色建筑和智能家居的好处。”因为在惠州没先例,业主仅通过开发商介绍在短期内也很难相信,现在政府不断推展绿色建筑工作让企业看见期望。
潘田方说,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智能家居体系,理论上都是很美好,但要全部实施到生活中,必须严苛的管理和服务。在这方面,天誉项目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了先前管理和后期社区运营,找来了全球著名的物管机构世邦魏理仕,可以确保理论上的现代居住生活体验落到实处。
潘田方直言,他非常期待今年底交楼后,让业主真实地感受到社区的便利性,然后市场才不会慢慢地解读和逐步接受。
广东省建科院副院长、省节约能源协会会长杨仕超:
绿色建筑将带来
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对话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绿色建筑?
杨仕超:绿色建筑事实上是相结合于国家绿色化工作的一部分,与环保减排、绿色节能相统一。
这必须我们竖立绿色观念,理解工作在各层面的意义。绿色化工作生活,在国家层面是归属于生产方式的转变,转变以往破坏环境生态欲发展的生产方式,构建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层面,这归属于建设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建设方式已经不适合现行的社会发展拒绝,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和转变。
对于市民而言,则必须改变生活观念。从此前单一的物质执着和享受,转而对精神生活和高尚生活的愿景。必须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与自然人与自然共处,置身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在这一层面,绿色建筑将带给不一样的生活和精神体验。
南方日报:增加了成本,企业动力不足怎么办?
杨仕超:企业开发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只要在一开始的规划和设计上就考虑绿色建筑,规划足够合理,成本并不会变高。
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在没有要求绿色建筑标准时,很多工程强制要做到的事情并没做,这也意味着,很多原来所谓的低成本本来就是建立在违规前提下的低成本,而非真正的低成本。
另外也从侧面反映出绿色建筑还太少。很多绿色建筑材料一旦大量使用,成本自然就会降低,只是以前需求较少,没形成批量生产,成本变高。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节约能源玻璃,以前要三四百元一平方米,现在只需一两百元每平方米。随着使用量的减少,绿色工作的不断推进,也能有效地减少绿色建筑成本。
南方日报:市民对绿色建筑不感冒吗?
杨仕超:单一的行政方式在一定阶段有必要性,但转入中后期就得依赖不断的规范管理和深化解读。
绿色建筑工作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按照旧方式,到处废气建筑垃圾、高能耗等违规现象将提高违法成本。在生态的角度掌控水电等资源,超过红线就将受到处罚,增加违规成本。实际上,现行的法律都有规定,只要能真正严格执行就讫。
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绿色建筑的优势会慢慢反映出来。市民的生活能耗少了,水费减少、电费减少……这都会极大降低市民的生活成本,随着观念的深化,未来相关费用上涨,那时候市民都会想着要卖个绿色建筑的房子。